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大连民族大学:站得了讲台,进得了实验室,下得了田间地头_滚动

发布时间: 2023-06-02 11:14:16 来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走过一个拐角,推开大连民族大学厚德楼405实验室的玻璃门,摆满实验仪器的操作台旁,一眼便看见生命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胡冰在仪器前忙碌着。

“我目前正在研发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品,这种食品以产自东北的优质全谷物为原料制品,形成的凝胶网络可以减慢淀粉酶的形成,十分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作为生命科学学院曹际娟实验室近几年新引进的成员,主攻食品分子营养研究方向的胡冰已经参与了多项重要课题。


(资料图)

在这个实验室里,除了操作仪器的滴嗒声,最常出现的就是胡冰和张晓波就某一问题的讨论声。

“在食品分子检测方面,张老师能给我一些专业化的建议,两个研究方向的碰撞使我们的实验能够进行得更加顺利,也更加完善。”曹际娟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食品分子检测与分子营养,在课题实验中,两个专业的内容经常能够互为支撑、互为补充。

今年刚到实验室工作的张晓波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取得博士学位的他在食品分子检测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爱才的曹际娟在与他接触了几次之后千方百计把他引进到了实验室工作。

“学校和学院给了很多科研方面的支持,还为我的实验项目专门购进了实验仪器,在这里我可以更好地从事科研工作,还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给更多的学生。”张晓波目前正在进行小型纸基传感器的研究,这种传感器能够有效解决色谱仪等实验仪器不便携、应用场景受限等问题。

“让青年博士融入到现有实验室团队和课程组是近五年学院一直坚持的做法,学院也会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主持和参与各类纵向横向课题研究,引导其瞄准生物工程学科前沿技术,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提升我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既是实验室负责人,又是生命学院院长的曹际娟,心中时刻惦念着学院的发展。

往下走一层楼,305实验室里,生物191班的张斯琪蹲在几个水缸前细细观察着,“这里边的纳米瓷环放置了Pt/TiO2纳米材料,每隔2小时我会取一次水样,对其中的有机物含量进行测量,以此来观察这种材料对有机废物的降解情况。”

用纳米材料和氨氮降解菌复合处理海水养殖废水,这是张斯琪今年毕业课题的研究方向,也是她所在的刘秋实验室基于益生菌开发高效渔用微生态制剂研究的一部分。

“微生态制剂是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长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解决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引起水产动物病害频发、营养价值不稳定等问题。”实验室负责人同时也是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的刘秋主要讲授的课程是《微生物学》,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直接面向应用的一门课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培养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应用,把在课堂上接触到有关微生物的各种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过程当中,刘秋如同生命科学学院的其他老师一样,把办公室设置在了实验室内的一角,一门之隔让学生们有什么问题都能随时找到她。

“像液相和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实验仪器都是我之前不怎么会用的,在实验室的这些日子让我现在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了。”即将毕业的张斯琪已经考取了刘秋的硕士研究生,而手头的实验带给她的不止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也为她接下来的研究生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在她心底埋下了深入研究循环水养殖的种子。

在实验室里,刘秋带着团队的教师和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反复的实验,研究解决化工企业高氨氮废水处理、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生态修复等问题;在广袤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他们又一头扎进牧区,改良菌肥,增强苜蓿牧草附加值的同时,改善土壤生态,控制病害发生……刘秋与她的实验室成员不断耕耘着,将一组组实验数据,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

“走进实验室,更要走出实验室,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曹际娟说,站得了讲台、进得了实验室、下得了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们的共同追求。

标签:

为您推荐

随机阅读
  • 最新资讯
  • 热门资讯